今天要分享的这本书的题目是《空之境界》。
为什么要讲这本书呢?我觉得这是赋予我灵魂底色的其中一本书,因为它确实有感染和影响到我,当然也许同学们去看了以后会发现,并不是什么好东西。


Ⅰ. 引言

引言引用了一句木心先生的经典语录。(其实man惭愧的,没怎么读过他的书。)
我想做的事情就是他的前半句话,「把小说当哲学读」。不去解读这句话本身了,希望可以引起大家的一点思考。
首先简要阐述一下我对解读小说的观点。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它是一种拥有不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作者的思想感情都蕴藏在字里行间,而非直抒胸臆。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读小说时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
哲学著作让我们感到「艰深难懂」,可能是因为内涵被封印在哲学理论体系的高处,而小说让我们感到「捉摸不透」是因为内涵隐藏在人物和情节的深处。
小说是思维的载体,然而作者也许无心插柳,导致它的思维主题具有不完整性;小说的主题布局分散在全书中,也具有不完整性。小说拥有多重意蕴,每一个意蕴也并非是完全的。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自己思维的空间。
小说是作者诞下的孩子,而非作者本身的一块肉。读者以自己的理解、阅读经验和生命体会填补自己看到小说的空缺,将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养大,只要不违逆小说这一孩子的天性,不强加读者作为父母的意志,都是见仁见智的。因此我认为其实不存在那么多的「过度解读」,并不是所有发散性的解读都是过度解读。
不过普遍认为,小说的解读价值还是有区别的。本来想给《空之境界》作个分类,但是它是一部不典型的作品。《空之境界》常常被标榜是一部轻小说。轻小说的概念极为模糊,有人说是可以轻松阅读的小说,但是很多轻小说往往是晦涩难懂的,《空之境界》的文笔和叙事手法也不符合轻松阅读的定义。轻小说实质上是一个营销概念,标榜轻小说的作品受众就变成了年轻人、御宅族。《空之境界》变成轻小说也是因为作者当年名气不响无人问津,而今天它已然被摆在了一个很高的地位,在中国阴差阳错地也成为了当代日本文学的知名作品之一,被人民文学出版。我校图书馆为数不多,屈居二楼角落的日本文学里,各大知名作品不收,却收了一本《空之境界》,可见这本书并非籍籍无名,算是对此次分享正当性的小小辩解。
有人把文学作品分为「为读者看着开心而写的作品」和「为作者写着开心而写的作品」。这二者并非不可得兼,但是《空之境界》一开始显然不是写给读者看的,作者奈须蘑菇将自己的思考、幻想、真情实感全部倾注其中,完全用个性化的文笔和叙事手法写作,读者往往一头雾水。这样的作品往往是读者愿意买作者的账以后才有热度的,而《空之境界》在今天已经收获了不小的关注。

avatar


Ⅱ. 简介

先来看一下这个日本人名,这里保留了日文写法,大家觉得怎么分割,哪个是姓?答案是这样的。进一步说是这样的,于是大家便明白了「两仪」的含义,即为「太极生两仪」。这张图常常被成为「太极图」。「太极」是道家阴阳未分的宇宙本源,体现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空之境界》中,「矛盾」和「阴阳」观念贯穿全书,本次的ppt也采用黑白两种色调,信息展示兼采从右至左与从左至右,力图体现这样一种矛盾。
《空之境界》的女主角名为「两仪式」。从她名字中可以窥见贯穿本书的主旋律之一「矛盾」,「对立统一」。女主角本身的存在,即为本作的矛盾之一。女主角两仪式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双重人格者。拥有名为「式」和「织」的两个人格,这两个汉字在原文写作的日语中有一个相同的发音,因此不论是哪个人格,名字的读法都一样。与常人不同,甚至与一般的双重人格者不同,两仪式的两个人格分别是两个完全的极端,构成一种独特的对立,统一于「两仪式」这具肉体中。
然而为什么我们叫她两仪式不叫两仪织?因为「织」在一场交通事故中代替式死去(相当于她有两条命,迷惑),而这场交通事故在书中具有重大意义。从此「两仪式」这一个体对立统一的平衡被打破。平衡打破的代价就是,昏迷两年后苏醒的两仪式不再有活着的实感。用地道一点的汉语说,就是感觉不到自己活着。这里必须解释清楚,并非事故本身剥夺了两仪式感受生命的能力,而是因为她的两个人格分别是人性的两极。当我们失去一切恶,我们也感知不到善,失去了人格中男性的成分,女性成分也变得没有意义。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织死去后,式由于过度纯洁,与一般人交流出现障碍,无法融入社会。这也是人格中「恶」的必要性。我们每个人都有庸俗和恶劣的成分,这些成分让我们成为最最正常的普通人,而普通是一种幸运。
不过高中政治课本告诉我们「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男性人格死去后的两仪式并非去除了一切男性成分。恰恰相反,女主人公用起了男性的语气和第一人称,写作「俺」的那个字。储存着恶的人格没有了,善的人格就要学会与恶共存。两仪式通过接触世界中的罪恶,慢慢重新建立起平衡,矛盾,单一人格中的对立统一。
但是一个人格死去,留下的空洞只能用另一个完整的人格填补,《空之境界》本质上是一个Boy meets girl的故事,男主黑桐干也矢志不渝的陪伴让女主心中的空洞最终得到填补。
(简单介绍人物和剧情)
(根源是什么?先简单说:世界本原,一切之因,全知全能,接下来还会讲)两仪式是黑道家庭的千金小姐,两仪家的人生下来都有男女两个人格,这种属性让他们无限接近根源,只不过因为双重人格的精神疾病存在,在成长完全的路上最后都疯了所以没能连通,女主就不一样了,另一个人格死的及时让式好好活了下来(肉体在下精神人格在上,空洞)(板书——根源~~~两仪式←荒耶)荒耶的目的:通过特殊能力者唤醒两仪式的一些本能。
回到小说概况。《空之境界》是日本作家、游戏脚本家奈须蘑菇于1998年首次连载,2004年正式出版的奇幻小说。从作者身份看,本书似乎应归于日本轻小说,通俗文学的一类。然而《空之境界》的读者会发现,它几乎不符合「为了满足愉悦性消费的商品性文学」的定义,几乎完全不迎合读者的口味。我才讲了这么一点,大家也许已经听不懂了,因为这本书无意迎合任何人的口味。
关于作者其人,我相信如果没有看过fate系列动画,在座的没有同学会听说过。看似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轻小说作家,性别不明,小说作品的创作也不勤快。奈须曾经有言,其拿得出手的小说作品只有三部,而这三部中一部原作未公开,另外一部没人见过。似乎「拿得出手」的小说作品也就仅此一部了。
然而奈须蘑菇在游戏、小说界创造的辉煌,其实与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息息相关,这一点我们放到后面再说。
就像全国各个国家一样,日本社会也根据重大事件和共同特征,给某一年代出生的人命名,为泡沫经济影响最深的一代就被称为泡沫世代。作者奈须蘑菇就大致属于这样的一代。
我们对泡沫经济的认识,或许可以参考历史课本中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在经济发展一片向好的局势下,房地产、股票等行业投机盛行,人民的生活富裕滋润。然而美好的记忆容易褪去,往往美好散尽的失落与痛苦才是刻骨铭心。迅速破灭的泡沫经济,留下了曾经名为「繁华」的空壳,和几代日本人心中的失落感。人们内心的空虚和失落酿成了对人际关系、人与世界关系的怀疑。繁荣时未完工的大厦成为了烂尾的空楼,巨大的吊车锈迹斑斑,这些都成为了作者奈须蘑菇笔下的意象。
泡沫经济对日本文学作品的创作也留下了这样的失落感。《空之境界》的第一章,原本高大繁华的巫条大厦人去楼空,无人修缮,巫条家的女儿双目失明,重病缠身,操纵着其余七个女生自大厦的顶端接连跳楼自尽。
泡沫经济破灭时,刚好是奈须蘑菇创作的起步期,因此泡沫经济破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ta的写作。这样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空之境界》这本书作为都市奇幻的晦暗基调。
因为见证了泡沫经济前后的社会,和人类盲目发展,攫取财富的狂热,奈须作品的世界观中,流露着一种回到过去,质疑人类发展的观念。

avatar


Ⅲ. 世界观

无论是佛家,还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康德、叔本华等历代哲学家的理论中,都认为世界中存在着一对重要的关系名为「因果」,尽管他们的理论阐述不尽相同。在此不展开阐述。
因产生果,果生于因。重视因果的人,将整个世界解释为因果构成的庞大而复杂的链条。因是事物以前的状态或是以前的事物,果是事物新的状态或是新出现的事物。任何事物不可能凭空产生,新产生的事物和质态必然诞生于从前的事物或质态中,那么从前的事物就成为因。
奈须蘑菇极为庞大的世界观被称为月世界,月世界的粉丝称为月球人。月世界似乎是偏重「因」。它认为,若是有了因,果能够从因推导出来,并且作为因的事物往往更胜一筹。举个例子:可能有同学知道这个角色,是月世界的设定里,美索不达米亚的吉尔伽美什王。他为什么强?作为最古老文明之一的国王。他拥有世界上一切宝物、武器的原型,也就是这些东西的「因」,所以几乎是不可战胜的。
这个逻辑也就是说,原型作为因,要胜过它演化得到的果。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这位自诩不可战胜的王最终还是凡人被打败了,我们不能说因果孰轻孰重。并且政治课本教我们,脱胎于旧事物的新事物往往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偏重「因」和过去的奈须蘑菇月世界里,果其实最终也胜过了因,它的原因是人类拥有强大的意志和主观能动性。正如佛教所说,因要生果,必须有缘的促成。我们不是生来就被宿命决定的,我们作为人的意志也是因果链条的一部分。但是来这里不是为了倡导正确价值观的,请大家记住,月世界里「因」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月世界是一个庞大的世界观,《空之境界》这本书实际上奠定了这个世界观的基础。执着于因果论的奈须蘑菇,将一个作为世界间万事万物之「因」的根源作为世界的本原。这种理论类似印度神话中的「阿卡夏记录」,也许和柏拉图的理念论有那么一点像。根源作为终极的「因」,它的演化结果就是整个世界。而这个世界中又有两类力量最为强大,不可忽视,一类是庞大物质的集合体,一切故事发生的舞台:星球。还有一类是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改造世界主宰自身命运的生物:人类。
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认为,人的精神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的部分和无意识的部分。意识部分小而不重要,只代表人格的外表方面,而无意识部分则包含着隐藏的种种力量。意识只是冰山一角,潜意识,无意识才是潜藏在表象下的巨大冰山。佛洛依德的学生荣格进一步扩展了他的理念,将无意识分为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千千万万的个体无意识汇聚成集体无意识。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不禁疑问,是什么让所有的个体无意识汇聚。答案很简单,所有的个体拥有共同的基本需求:活着,活下去。集体无意识无处不在,但是我们平时感知不到。荣格认为无意识是一种本能,它在特定条件下会被激活。平常我们感受不到集体对于活着的迫切渴望,然而一旦群体的利益受损,公共安全遭到破坏,或是爆发战争乃至核战,则全体国民,或是全体人类的求生意志,就会表现得无比强大。
奈须蘑菇的世界观赋予了集体无意识更具体的分类和名称。以地球为例,整个星球的自然界,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每种动物都有着存续下去,也就是活下去的欲望,因此整个地球的集体无意识统称为盖亚,借用了大地之母的名称。而每个人类活下去的欲望构成了人类全体的集体无意识,借用了佛教专名,称为阿赖耶。两种集体无意识,为了让自己存续下去,便聚集起来化作保护世界,守卫根源的力量。
根源在月世界中除了世界的本原,还扮着最终目的的角色。由于因必生果,根源里存在着一切知识的原型,而我们每个人类都想要这种知识,成为全知全能的人,因此人类将根源作为自己,和自己身后一代代人的最终目标。同学们如果追求全知全能,会想要用这种力量做什么呢?也许我们想要世界和平,但是总有人不这么想,他们想要满足私利,甚至毁灭人类。并且罗翔教授说过,人类和人类组成的机构天生有着腐坏的倾向。我们也不知道,自己得到了无尽的知识和力量后,会不会被这种力量腐化。
因此集体无意识的另外一个工作就是阻止人类到达根源。这赋予盖亚和阿赖耶一个共同的名称:抑止力。我没有跑题,没有跑题,因为这个引人入胜的世界观贯穿了《空之境界》的整个故事。空之境界除了讲述两个凡人在奇遇中的爱情故事,更讲述了一群名为魔术师的人对根源的追求,展示了魔术师的众生相,因为抑止力的存在,人类达到真理需要付出极为艰辛的过程,魔术师无谓的尝试几乎是必定失败的。
关于抑止力的具象化,我们举个例子:Fate系列中,这个名叫卫宫士郎的男人,死后将自己的力量献给了阿赖耶,是抑止力的代行者,讨伐危害人类生存的因素,如恐怖分子,战争贩子。他的父亲则是生前就投入这种维护世界和平的工作。
这一段原文十分啰嗦地讲述了抑止力是怎么排除特定人的。如果从常识的角度来理解,那么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概括,一个和整个世界都不相容的人是必然灭亡的,至于谁来消灭ta并不重要。
而抑止力的代行者是专做这种工作的。不过这些守护世界的人一己之力维护世界和平,和我们常说的英雄有什么区别呢?月世界肯定人类的力量,但它并不倡导英雄史观,那些维护世界和平的个体是守护者而非英雄。英雄是人类推举出的英雄,但守护者代表了世界和平存续的意志,二者其实有本质的区别。
这种区别更进一步,揭示了人类和世界意志的本质区别。阿赖耶代表人类意志,因此它最优先守护的是人类的存续,而盖亚优先守护的是地球的存续。因为人类和地球几乎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人类存续和地球存续的意志相符,所以两大抑止力一般是合作关系。然而随着人类的迅速发展,对自然的破坏愈演愈烈,人类与地球之间早已埋下矛盾的种子。人类意志与地球意志相悖的时候,两大抑止力就会引发对立。在月世界观中,我们的洪水、大旱、地震海啸这些自然灾害,都是地球的意志与人类意志对抗的表现。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持续哺育人类繁衍生息,有朝一日却不得不与人类为敌,降下可怕的灾祸。这是人类的悲哀。
奈须蘑菇给世界想好了终点。在他的另一部小说《钢之大地》中,500年后的地球上已经没有了人类的存在,人类被地球的意志盖亚剿灭殆尽,大地如钢铁般冰冷荒芜。这种悲观皆是源自ta对泡沫经济中,人类发展对自然造成创伤的反思。奈须设想的田园时代,人神、人地和平共处,魔力取之不尽,体现了一种对现实的悲观和回到过去的渴望。
有了根源的定义,我们回到本书的标题《空之境界》。根源是世界的本原。然而,或许天地初开时什么都没有。根源包含着一切的可能性,但也可以说根源什么都不包含,含有世界一切奥秘的,也许是绝对的「空」。女主角两仪式源于「虚无」,拥有的双重人格构成了一对完美阴阳。两年的昏睡和心中的「空」给她直接连通根源的能力,「直死之魔眼」。这个能力的定义可以阅读这段话。
这个超能力怎么用呢?「死」这个概念不一定指生物体的死亡,更可以指一切事物的消亡。举个例子,如果我拥有这个能力,要杀掉这块黑板,我会在黑板上看到形状颜色不明,但是我能够区分的,名为「死」的东西。「死」作为事物的终结,包含于任何事物的内在,而直死之魔眼让我能够看到它。因此我只要触碰到「死」,这块黑板就会消亡。它可能不会消失,不会变成粉末,但是一定会完全失去它作为黑板的作用,或许成为一块废铁。也就是说,这块黑板在因果链条中被我消灭,变成了不是黑板的,黑板消亡的「结果」。两仪式就是凭借这样的能力,以凡人的身躯在诡异的世界里创造了近乎弑神的奇迹。

avatar


Ⅳ. 生死观

生与死是我们每个人都逃不掉的一对矛盾。生死的对立是我们再清楚不过的事情,在我们确定的观测状态下,生与死不可能处于叠加的状态。
生与死作为矛盾,它的统一性也许很好解释,没有「死」的概念,「生」就失去意义,反之亦然。然而我们能否具体一点呢?
佛洛依德提出了人的「死亡本能」,他认为除了生命想要存续的本能,还有一种追求死亡和永远安宁的本能,这种本能的作用对象是自身。佛洛依德认为,人为了不让死亡本能毁灭自己,会主动将这种冲动转向外部。
两仪式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拥有双重人格时,象征着否定的人格「织」以杀人为乐。在「织」死后,活下来的人格「式」本能地继承了这种杀人冲动。两仪式因为黑道家庭自幼习武,又有直死之魔眼,随身携带一把短刀,就成了令人闻风丧胆的杀人魔。
然而这样的描写和渲染是作者蘑菇有意为之。小说中的两仪式频繁出入杀人现场,作者有意要让读者以为女主角是大魔王级别的人物,实际上除了决战救男主,她根本就没杀过人,明明是只人畜无害小猫咪。杀人案件都是敌人试图唤醒她杀人冲动的阴谋,一开始她的里人格「两仪织」喜欢杀人,但是一直被两仪式克制着。后来她为了找回活着的感觉,试图去杀人现场体验名为「死」的事物。
痛苦是人类生存本能抗拒的一样事物,痛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不适,极端的疼痛让我们感觉到死。然而,正是疼痛和不健全让我们感受到健全的肢体,疼痛让我们感到活着《空之境界》中,魔术师的棋子,特殊能力者之一浅上藤乃是无痛症患者。「痛觉残留」是第三章的标题,痛觉的感知与残留让浅上藤乃第一次体验到「活着」是什么感觉。
(讲个故事)浅上藤乃的本家和两仪是退魔家族,拥有特殊能力。然而特殊能力的代价是远离所谓的「正常」。藤乃的父亲发现只要服用强力止痛药消灭痛觉,就能封印能力让她变得所谓「正常」。藤乃只知道要吃药,从小到大都不知道这一点。高中时,她被五个混混常期强暴,混混发现藤乃因为没有痛觉,像个木头人从来不反抗,觉得「玩的不够爽」,于是他们灭绝人性,不断升级暴力。直到有一天,藤乃的脊柱被混混用棒球棍猛地击打,痛觉和能力突然恢复,感到痛苦的藤乃就不费吹灰之力把混混中的四个杀了。
逃亡的藤乃,因为没有按时服药所以痛觉和能力时断时续,她为了追杀第五个混混和感受痛觉,用自己的特殊能力拷问和杀害无辜的人。这就引起了思考,受害者在自身的走投无路,对加害者的憎恨,和对进一步的受害乃至整个社会恶意的恐惧下,成为了对社会有害的人,甚至成为加害者。这里就不展开论述。
大家想一下,为什么无痛症的藤乃没有活着的感觉,以至于需要寻求疼痛来体验活着的感觉?我们感到自己活在这具身体里,是因为整个外部世界对身体的触碰,让身体有了感觉,从这些感觉里我们才能认知到身体确确实实存在。任何感觉的程度加深都会变成痛觉,换句话说任何感觉都是轻微的痛觉。藤乃的痛觉被完全抹去,她的身体也几乎没有其他感觉,也就是说她感受不到自己有一个身体,等于是活着的幽灵。
痛觉让我们感受到健全的肢体,死的威胁让我们感受到生,我们的一切认知都是在对立统一中完成的。矛盾和太极两仪无处不在,正是矛盾让我们感受到存在。
《空之境界》还阐述了一种似乎有点笨拙的生死观念。人一辈子只被赋予了一次「生」,因此只能作为人承受一次「死」。人如果将承受的这次「死」用在了杀害别人身上,自己的死将会没有办法再作为一个「人」去承受。
杀人的代价是自己的尊严,《空之境界》中给出了两种剥夺生命的例外。一种是事故,杀人者并没有事先意识到自己会杀人,因此不会拿出有与「杀人」行为相称的尊严剥夺生命的代价。第二种是杀戮,杀戮者本身灭绝人性,早已不能称为人,也没有尊严可言。浅上藤乃不知道疼痛为何物,她根本不知道杀人的代价,也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因此她毫无顾虑地杀人,她的行为是残忍的杀戮。
因此杀人的代价是我们作为「人」的大部分甚至一切尊严,对他人生命的否定也是对自我生命的否定。如果犯下的杀人行为是一种罪行,那杀人者就无法作为人,享有人的尊严,继续在这个社会存活了。其他生命的重量是我们无法承受的,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兵多年后可能仍然有创伤性应激综合征。然而如果我们坚信自己杀人的行为是正义的,那这条人命总会有该背负的人背负。
在浅上藤乃事件过去后,男女主的讨论中有这样一个观点。犯下的罪行和带来的惩罚是等量的,但是惩罚并不等于刑罚,刑罚只是社会提供的一种背负惩罚的方式。没有刑罚,惩罚就只能自己承担。但是一个人是很难承担自己犯下的罪恶的,也许某一天内心彻底崩溃,也许某一天被因果、恩仇制裁,人也无法以一己之力填补自己的罪恶,因此浅上藤乃这样,没有办法用一般社会规则来制裁的人,其实比那些受到刑罚的人更惨。
正如《罪与罚》中的拉斯克尔尼科夫,我看这本书的时候为它极为生动,事无巨细的心理描写感到相当震撼。主人公犯下了杀人罪行,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逍遥法外。可是惩罚在他最终投案自首之前早就降临,而且比刑罚本身更加让人痛苦。拉斯克尔尼科夫受到了自己内心的惩罚,他精神恍惚,高烧不退,与家人朋友决裂,忍受着难以名状的痛苦。这些痛苦反而在他接受社会惩罚后缓解,使他获得新生。
这段是大决战过后,可以说是男主对女主的告白,听着却像是死亡威胁。男主自己几乎被杀死,却还是坚持女主不能杀人,因为他绝不想让自己爱的女孩背负名为「杀人」的,无法承受的重量。

avatar


Ⅴ. 人生观

如果我们无法自如地反映现实,如果我们的现实枯燥无味,如果我们感到以一种另类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现实,那么我们不如自己创造一个现实。这也是许多小说,特别是奇幻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的意义。
《空之境界》和它背后的月世界中,着重描写的不是普通人,而是一群魔术师。然而我们可以说,魔术在这个世界并不是什么超越现实的事情,魔术就是现实。这一段话是魔术最简单的定义,由此我们知道,魔术只是现实的一种超脱常识的反映。举个哈利波特中的例子:我们要杀人,可能用武器,也可能用毒药,但是在魔术世界里我们用不可饶恕咒。这并没有超越现实,只是现实中能做到的事情,被魔术师用常识以外的方法达成了。
(疯狂跳过,懒得写稿,反正我会讲,一直跳到变白的时候)tips:远古时代存在着许多常识以外的未解之谜,比如巨石阵、金字塔的建造。这些都是由魔法完成的,我们认为人类力量达不到的不可思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造比金字塔更庞大的建筑物对人类已经是小菜一碟了,因此我们常识以外的东西越来越少,这也就是魔法的消亡。魔法在这个世界走向消亡,实际上和奈须蘑菇的世界观念有很大关系。他认为随着人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自然相通,创造奇迹的魔法逐渐消亡,这是一种对发展悲观的态度。…………(跳过跳过)
魔术师的世界实际上以虚构的方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社会的丑恶与荒诞。隐匿原则实际上折射了人类社会自私自利,追求一己利益而不允许他人染指自己利益的丑恶。在魔术师的世界中,如果有普通人看见了魔术,他们一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直接灭口。同样地,魔术师内部如果存在有意或无意将魔术泄露出去的风险,这样的人也会被灭口,即使是亲生姐妹。这样的残酷只是为了不让自己偷偷得到的,根源的力量被分给世间大众,自私地保有力量,自顾自地追求所谓的世间真理,自私自利的丑恶和我们的现实社会如出一辙。隐匿和传承导致的另一个比较典型的悲剧是这个名叫樱的女孩,因为单亲相传的原则被过继到邪恶的家族,失去了童年,父爱母爱和幸福。
魔术师隐秘而自私的社会原则,让单亲相传成为不变的诫命。这样的不公平让有些人恩有些人怨,有些人在追求根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些人一辈子与根源无缘。苍崎橙子是一位极为优秀的魔术师,她在学生时代因为巨大的魔术成就获得了冠位的位阶,相当于本科阶段成为中科院院士。苍崎家是传承着仅存五个魔法的家族,橙子在18岁时却失去了魔法的继承权。橙子也和所有魔术师一样不甘落败,于是从英国伦敦千里迢迢回到家乡向妹妹复仇,但是最终失败。毕业之后,她受到魔术协会的追捕,开始浪迹天涯的生活。
前面介绍了月世界中的魔法。魔法是人类无法企及的神秘,是世界的奇迹,最接近根源,也就是接近真理和全知全能。根源是每个魔术师的毕生追求,失去魔法就几乎相当于失去到达根源的机会。而橙子与其他魔术师的区别就在于此。橙子在流浪中看到了世界的一切荒诞,但是最终选择了投身生活,投身所处的世界,放弃了前往根源的执念。
有人说,加缪是橙子的原型之一。因为不是很了解,所以其实我没有想到这一点。对比了一下发现,他们的经典形象都是身着一件大衣,抽着一根烟。也许橙子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加缪。加缪的作品贯穿着一个我们都耳熟能详的词:荒诞,或者说荒谬。荒诞感的产生,已经有前面同学的精彩介绍了。简而言之,就是人与生活的离异。人只能掌握自己的存在,无法支配自己以外的一切,以及这一切构成的生活。
生活就像一次次的轮回,这种轮回就是西西弗将巨石推向山顶而又让它滑下的过程。苍崎橙子的人物设定,似乎有意突出了「轮回」的概念。将人偶技术运用得出神入化的橙子,制造了自己的数个分身,这些分身和本人没有任何区别。橙子的分身一次仅苏醒一个,上一个分身死去时,下一个分身带着橙子的全部知识能力和记忆,继续她作为「苍崎橙子」的生活,并且将分身的制造永远继承下去。
让我们来解读一下这样独特的设定。苍崎橙子依靠自己的人偶魔术,获得了永生的能力,橙子其人的存在、知识、事业和愿望将永远留存下去。然而,分身的存在让我们不知道苍崎橙子是否还是原来的苍崎橙子,或许她制造完分身就让自己沉睡,更有可能的是那个制造分身的橙子早就死了。请问大家,你们渴望成为苍崎橙子吗?
橙子所谓的永生,并不是一具身体毁坏后在另一具身体中苏醒,新的分身只是原来橙子完全相同的后继者。在他人眼中这样的橙子完全永生,但是也许对本人而言那个真正的自己已经消亡。如果真正的我不存在了,那么这样的我还有意义吗?
这是苍崎橙子的回答。我们苦苦陷于生活的轮回中,种种对生活的质疑困扰着我们的精神。譬如,我们真的能得救吗?抑或呈现在此处的问题,轮回中的我们还是不是我们?我们是不是在轮回中就变成异己?失去了本心和本我,那么这样的轮回是不是还有意义?
我们早就不是我们了。我们在襁褓中的自我,和现在的自我几乎是大相径庭的。我们小学,初中的兴趣爱好、性格、人格都和现在不尽相同。也许成长是一种添砖加瓦的过程,可是我们也会体会到失去的滋味。我们曾经对自己的缺点,对那些不纯洁的事情深恶痛绝。我们曾经讨厌不交作业讨厌抄作业,曾经会为了自己没有一直做个好学生,为了自己不如人而深深忧虑,但现在呢?也许优秀的各位现在仍然保持初心,那未来呢?
我们常说,我们总有一天会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也许很多人已经对这句话深有感触了。我们在越来越难以掌控的人生中挣扎,我们觉得自己在无尽的轮回中慢慢丢失了本心,感觉自己不再是真实的自己。但是《空之境界》给我们的回答是这样的。
这样的回答也许和加缪的荒诞是殊途同归的。在荒诞的生活中,并不存在一个永恒真实的自我,也不存在永恒的意义。但换一种说法,每一刻的自我都是最真实的自我。永恒在荒诞面前失去意义的情况下,我们为了现在而活,为了当下而活,当下的自我就是真实的自我,认识到生活的荒诞后,我们便得到这样的启示。橙子是断臂的维纳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存在——魔法离她而去,她永远只是一个顶尖的魔术师而成为不了魔法使,橙子失去了触及根源的「手臂」。但是当橙子彻底放弃所谓的永恒,放弃追求根源,放弃自身执念之时,她成为了真正的维纳斯。
加缪将荒诞中的人分为三种,一种是生理自杀者,一种是精神自杀者,还有一种是反抗者。可以说,魔术师执迷不悟于无法企及的根源,将魔术和根源作为一种近乎宗教信仰的东西去追求,几乎所有的魔术师都是加缪所言的精神自杀者,然而橙子抛弃家族、抛弃门第、拥抱荒诞生活,在与荒诞共存中斗争,是真正的反抗者。橙子的魔术造诣又让她成为了永恒的反抗者,依靠无尽的分身,在生活的此岸无尽地向前,最终或许真的能到达生活的彼岸。
苍崎橙子不是《空之境界》的主角,但没有橙子也就没有《空之境界》。橙子邂逅遭遇了男女主,遭遇了世界上最平凡和最不平凡的人。女主角两仪式是离根源最近的人,可以说就是根源本身,每一个魔术师或许都会产生占有两仪式的欲望。然而苍崎橙子在《空之境界》的经历中选择了放弃执念,力敌魔术师的丑恶和自私,守护了两仪式,帮助两仪式获得救赎。
但橙子自己也获得了救赎,正是因为她在《空之境界》中目睹了许许多多的「生活之异类」。《空境》的副标题是「The garden of sinners」,所有背负着罪孽的人都无法与这个社会相容。空之境界是异类的世界。异类们因为异乎常人,在社会强大的合力逼迫下,最终将由内而外地崩解。然而他们几乎都以自己的方式反抗着生活的荒诞。执念绝不可能一念之间放弃,正是这样弱者的众生相让强大的橙子最终选择反抗这样的强大。
《空之境界》中最典型的,身为弱者的反抗者莫过于一个戏份最多的配角:胭条巴。他不仅是一个典型的极端弱者,曾经更是一个生理自杀者,在生活的苦难轮回中最终崩坏,巴和父母三人一同殒命。然而故事没有结束,胭条巴的生活比魔术师还要荒诞,因为他的第二次生命是一个经典命题:缸中之脑。一个大脑在培养仪器中存活,被输入各种信号,让大脑以为自己作为一个健全的人在社会中活着,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这种状态中活着?
缸中之脑常常作为一个悖论,说明我们的思维无法认识存在,至少不可能正确认识存在。缸中之脑的恐怖在于,我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生命意义、三观人格等等一切的一切,是否都是被自己以外的意志早已设定好的。我们沉醉于自己独立的人格自由的行动,却浑然不知这一切都是别人想让我们做的。缸中之脑并非海市蜃楼,不如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缸中的大脑,离开了他人和社会对自己人格的输入、操纵和设定,我们是无法活着的。
《空之境界》中,胭条巴缸中之脑悖论同样引向了解决生活的荒诞。「胭条巴」的存在,在根源中的设定是「无价值」,在一开始就奠定了「胭条巴」这个符号在书中的意义。即,我们自己的生活不存在意义,生活本身就是意义。胭条巴的生命完全是由魔术师荒耶宗莲设定的,就是找到女主,爱上女主,把她带过来,而他本人浑然不知。他只有被别人利用后抛弃的意义。
然而胭条巴是幸运的,其一在于他看到了自己在缸中的大脑,其二在于他看到了以后仍然接受了自己毫无意义的生活并且无畏地起来反抗。他作为毫无意义不值一提的弱者,在世界中制造出了强者没有预料到的意义。
我们面对生活总是有一种无力感,因为生活几乎是社会和别人操纵的,我们无法操纵自己的生活,所能操纵的只有自己。我们唯一拥有的只有此刻的自己,而向自己,向世界证明自我存在的唯一方法就是反抗。胭条巴的存在是虚假的,如果他不反抗的话,他短暂的生命就和不存在没有任何区别,但是他向魔术师反抗,向自己设定好的道路反抗,以此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他被魔术师设定好的,对两仪式的爱情,也在两仪式心中留下了痕迹。不过他还是必须死,男主不在的时候他跟女主同居了几个月,要是不死的话这个故事就让人胃疼了。我们找不到自己行动的意义,但是这样的行动对他人可能有意义,这种意义反过来证明了自己活过。放弃追问意义,过好现在的每一刻,反抗我们想反抗的,由此无意义的我们自己创造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一切的始作俑者临终之时,与苍崎橙子三问三答,以最好的方式概括了这本书关于人生的只言片语。我们的生活百无聊赖,荒诞不经,无法掌控,循环往复,但总有一天我们将达到这个矛盾螺旋的尽头。

avatar


Ⅵ. 爱情观

这一小节本来想起名性别与爱情观的,可能会联系到一些两性方面的话题,但是我对这方面的了解不多,所以也无法深入讲解。
还有哪位记得女主的双重人格吗?织作为女主曾经具有的男性人格,在中性化的外表下也呈现出极强的少年感,而男主说并不介意女主的性别。鲜花是男主的妹妹,即便哥哥是同性恋至于这么大反应吗?先别急着批判一番,因为《空之境界》同时也是一部亲妹妹爱上亲哥哥的故事,当然这是届不到的爱恋。
在讨论爱情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主人公的性别问题。两性的人格却共用一具躯体,那么旁人怎么区别男性人格和女性人格呢难以区分的前提是,至少书中描写的两仪式是气质中性的人。双重人格的时候,两个人格使用肉体给人的气质却大相径庭。两仪织虽然使用女性的肉体,却有着肉眼可见的少年感。而两仪织死后,两仪式为了补偿自我的空缺,用男性的说话方式,表现得具有男性气质,又使得人不禁怀疑起了她的性别。
朱迪斯·巴特勒是一位女性主义作家,她最为人知的成果是提出了酷儿理论。这里给出了一些酷儿理论的关键词,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和本书没有关联,所以仅仅是作一个简单的呈现,主要是因为我只看完了这本书而且很多都没怎么看懂。
稍微展开一点点,想问问大家性别这个东西它的本质是什么?当我们探究性别本质的时候,我们是在寻找一个概念,它象征着一个性别?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性别是第一性征定义的,但是存在许多人,他们的第一性征和性染色体不符,却仍然被定义为男性或女性;在国际体育赛事中,性别是性激素水平定义的,然而也有着体质对性激素不敏感的人群,他们仍然被定义为男性或女性;在我看到的某些女权主义者眼里,性别是「是否作为母体存在」定义的,但是先天或后天无法生育的女性仍然被定义为女性。在略了解生物学的人眼里,性别是染色体定义的,但是影响性别的基因和染色体不止一个,如果一个人染色体是46xy,但患有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或者确少sry基因,那么出生后就会根据第一性征被判定为女性。
既然性别有这么多种「本质」,而每一种都不足以单独定义性别,为什么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是男性或者女性呢?难道是因为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谓的本质重合,才造就了我们的性别?也许我们的社会是这样认为的,可是多少个性别概念重合才能被定义为男性或女性呢?我们无法做到符合所有的性别定义,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纯粹的男性或者女性。
正如这张一开始的太极两仪图所示的,名为「两仪式」的肉体中,两个性别的人格是对立统一的,但是男性的人格中包含着女性成分,女性的人格中也包含着男性成分。也许我们只是其中的一半勾玉,但我们每个人都是所谓「两性气质」的对立统一体,我们的性别构成一对典型的矛盾。
同时必须强调,所谓的「两性」是社会构建的。无论是男性气质还是女性气质,都是随历史的演变而变化的,是话语的产物,是异性恋霸权的产物,它是在性实践和性别实践中形成的。而这个被构建的概念背后实际上不存在所谓的本质,当我们做着我们认为属于一种性别的事情时,我们就通过性别操演的方式,在自身范围或是社会范围内不断地建构和排练、巩固自己的性别。
我在这里讲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也不想得出结论,只想送给大家一句话,我们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男人或女人。也许我们世间无二的人格才是足以定义我们的最好的性别。
有一本书叫作《战斗美少女的精神分析》,是众多日本评论家中对于御宅文化的批判中比较著名的一部,尽管在国内的网站上似乎被批的体无完肤。这本书分析了日本「战斗美少女」形象的独特性。战斗美少女题材实际上大多数以男性御宅族作为受众,集男性喜爱的两种元素于一身:性和暴力。但战斗美少女和西方的女性超级英雄截然不同,战斗美少女的本质是美少女,保留着御宅族喜闻乐见的少女的一切特质,是消费主义的产物,会被批评是东方女性屈居顺从地位的体现。而女性超级英雄的本质是超级英雄,和男性超级英雄一样强大独立,是女权主义的产物,但是又被批评掺入了很多大男子主义,是长着女人面孔的男人。
《空之境界》中的两仪式,作为日本文化语境下的战斗女性,至少在动画中还是偏向战斗美少女概念的。动画以此为吸引消费者的卖点,其实小说中两仪式的少女特质并没有在「战斗」中刻意体现,甚至作者有意无意地强调其貌似男性的特质。
譬如,小说的第一章,两仪式刚苏醒不久,对人使用地道的男性语气,对男主黑桐干也的语气冷漠且不耐烦。但到了小说后期,男女主的爱情逐渐升温,两仪式的少女特质开始不断展现,可以说是偏向于自然而然的流露,而非人为刻意营造贴合消费者的恋爱情节。《空之境界》的恋爱没有大男子气概的男主,也没有弱女子气质的女主,男主黑桐干也在两仪式的刀刃下可以真实地说出一句「我不想死」。黑桐干也是一个没有特殊能力的普通人,在武力值点满的两仪式面前甚至扮演被保护的角色。
说到这我们就来讲讲男主。男主角名为黑桐干也,是一位平凡的普通人。高中喜欢上两仪式,事故以后坚持探望她两年,中间大学辍学,来到苍崎橙子的伽蓝之堂工作室工作,和两仪式遭遇了一系列事件,失去了左眼和一条腿,最终与两仪式成婚,入赘两仪家。
之所以说黑桐干也是最普通的人,是因为他在根源中被决定的起源是「贯彻普通到底,比任何人都不会伤害人」。因为普通,所以黑桐干也没有「创造者」的才能,无法使用任何魔术,但是普通的他拥有卓越的「探求者」才能。普通的干也因为不会伤害任何人,所以性格可以用老好人来形容。他自然而然地精通人际关系,拥有极佳的人脉,同时俘获了整个《空之境界》系列中几乎所有女孩子的心,包括两仪式的几位对手,自己的亲妹妹,和自己的老板苍崎橙子关系也很好。
但是注定维持「普通」的他,也注定不会跟所有人都产生交集。黑桐干也与人相处时,似乎关心着每一个人,但是都保留着分寸。对于浅上藤乃,他第一次叮嘱她要把疼痛说出来,时隔几年后在路上捡到她,让她留宿之前叮嘱她自己是年轻的单身男性,应该万分小心。对爱着自己的妹妹,他保留着不逾兄妹规矩的关心和亲密。对于收留避难的不良少年,他尽全力保护,但是恪守自己的原则,为此在本作中唯一一次动怒。黑桐干也看似兼爱着所有人,但他的善良是有分寸的,他和最普通的人们一样,一生中最爱的只有一个人。
我们为什么不能兼爱所有人?为什么要在现实生活中保持距离感?这也是一种对立统一,我们与别人之间的距离拉得越近,我们和别人之间,留给彼此的余地就越小。如果我们和所有人保持近距离,我们就失去了自己独自生存的空间。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空间,在其中可以独自思考,暂时地逃避生活的压迫。和自己相处,是巨大而荒诞的生活中我们为数不多的舒适空间。
「空之境界」这一标题既可以形容两仪式,也可以形容黑桐干也。不与任何人争吵,不憎恨任何人, 不追求非凡的成功,但求平静的日常。 他的人生平凡而与世无争,不欲求也不畅失去。 这并非对挫折的妥协,而是起初就希望如此。黑桐干也的人生普通而平静,不存在一切执念和处心积虑,空灵而纯粹。这样的人或许在生活和社会的黑暗下显得脆弱,但是对自己,对周围的一切又是强大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空之境界」当我们与任何人都有交集时,意味着我们失去自我;但当我们与周遭一切都保持适当距离时,自我就有着较大的活动空间,意味着人格之自由。
黑桐干也的爱情几乎包含着一切模板式爱情的因素。在第一次杀人事件发生时,他数日靠一杯咖啡整夜守候在两仪宅邸前,为了确认两仪式不是杀人犯。两仪式昏迷的两年中他的探望从未间断,定时更换花束写小卡片,是为坚持。为了营救两仪式,他以普通人的能力和魔术师进行毫无胜算的搏斗,是为勇气。令人惊叹的是,在作者刻意误导的笔下,几乎所有读者都会认为两仪式就是杀人犯,然而黑桐干也不渝地相信着两仪式,这样的相信并不是愚蠢盲目的相信,包含着极大的关怀,和详尽的确认与调查。即使是濒死的时候,他考虑的都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不希望两仪式为自己复仇而犯下杀人的罪孽。黑桐干也在情感上一直是两仪式的支柱,依靠自己的坚持陪伴,帮助两仪式找回生活的感觉,填补她失去的一半人格。
《空之境界》用充满幻想的离奇世界观,讲述每一个现实中的人会发生的故事。社会的暗流涌动,魔术师的纠葛让boy meets girl的故事在苦难中波澜起伏。苦难洗礼绝不是唯一的理想爱情,或许我们发自内心地并不想要爱情经历苦难,但是此二物置于一道确实感人肺腑。苦难洗刷淘汰了虚伪的爱情,真正的爱情下,苦难将爱的双方无限扩大,使爱情得到升华,而爱也使得苦难中的人们获得救赎。前两天看完《罪与罚》,几乎热泪盈眶,结尾悲壮动人的爱情让我感受到了第一次看《空之境界》的感动。
我们爱的究竟是什么?是灵魂还是肉体?关于这个话题也可以说上一节课。黑桐干也在高中时代邂逅了两仪式,一个难以接近的冰雕美人。一开始的情感确实是抱有悸动的喜欢。双重人格中的两仪式是不食人间烟火,不懂七情六欲的社会异类,她不会喜欢任何人,男主虽然情商很高很有分寸,但是还是像所有情窦初开的高中男生那样擅自接近女生。喜欢真正变为爱的时候,男主已然成为一个无私体贴的青年,帮助苏醒后没有生活常识的两仪式适应社会。直到小说最后我们也许可以这么说,发于肉身名为喜欢的悸动,最终达成灵魂相知相拥的爱情。
虽然小说里没有写,但是剧场版动画里有一处还是塑造的很好。苦难的最后,经历了生死劫难的两人最终幸存,在一个所有电影动画都会接吻的时机,两人只是默默地拥抱了彼此。此时无声胜有声,我相信这样的温暖也没有解释的必要了。《空之境界》没有男女间的你侬我侬,没有接吻。因为晦暗的基调,它对爱情的表达不温不火,庄重中透露着温馨。黑桐干也和两仪式是我眼里最美好的一对。
《空之境界》的作者奈须蘑菇一直没有公开自己的性别,然而ta对初中以来的好友,型月社社长武内崇怀有的话语和感情却让人不禁想到奈须是女性,而二人是情侣的可能性。在《空之境界》创作前的这段经历,或许成为了这一场景的灵感。而两仪式对干也的深情告白也使人浮想联翩。武内崇一直以来都给奈须蘑菇很多帮助,在同人社团最艰难的时刻,武内让奈须辞掉工作专心做喜欢的创作,自己则拼命工作支持奈须,感觉颇有「我养你」的感觉。这样的脑补让粉丝都高潮了。

avatar


Ⅶ. 文笔一瞥

(这个就自己看吧)

avatar


Ⅷ. 题外话

最后稍微讲点题外话,可能我今天讲的东西跟大家一点共鸣都没有,可能大家对月世界和《空之境界》都不感兴趣。但是我想说,奈须蘑菇和他的作品,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请问大家,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了哔哩哔哩,会怎么样?可能大家刷b站上瘾,没有b站可以好好学习。但是没有b站,我们的生活也会少很多乐趣。但是没有奈须蘑菇和他的作品,b站也许真的就没有了,或者成不了气候。
大家还记得一开始b站是怎么俘获我们的吗?很多人会说是弹幕,是因为有很多良心番剧和视频。最大多数人的理由可能还是没有广告,曾经视频网站清一色放一分多钟广告的时候,b站一直秉持视频前无广告的天地良心。
然而中国的视频网站,在那时候几乎都是靠视频前的广告来营收的。b站没有这笔收入,一直保持着净亏损的状态,全靠投资人输血。2016年的时候,b站净亏损9.1亿元,面临着生存的极端困境。然而2017年,b站的营收呈指数级暴增,亏损也减少到可控水平,这都是为什么?因为一款游戏彻底改变了b站,它的名字叫命运/冠位指定。b站从此走上靠游戏营业的道路,而游戏营收中,FGO也要占到80%。靠着FGO,b站18年的收入翻番了,达到41.3亿元。没有FGO玩家一笔一笔氪金,b站绝不会有今天,因为当时甚至现在,都没有第二款收入堪比FGO的游戏。
FGO是什么呢?是奈须蘑菇的公司,型月社的一款手游。Fate这个IP起源于奈须蘑菇04年创作的一款视觉小说游戏,今天成为了日本乃至中国在内的世界最热门的动漫IP。b站仅仅是取得了简体中文版的代理权,就从一个快要倒闭的小网站,一跃成为了纳斯达克上市的大公司。在全球iOS游戏1收入排行中,FGO力压王者荣耀,2018和2019年两年成为榜一。FGO和王者荣耀的图标其实是一个人,都是亚瑟王,他们的区别在于,王者荣耀是拥有极为庞大用户数量的国民游戏,而FGO你们听没听说过,它的收入全靠小众粉丝群体。
吃相难看的b站面对巨大的盈利前景,企图抢注FGO的商标,被爱的战士虚渊玄和奈须蘑菇得知,因此收回了部分代理权。b站靠FGO养活,但是因为得不到掌控,对这款游戏采取的态度基本是忘恩负义的。一面推行去游戏化的概念,一面敷衍运营FGO,导致用户极度不满。从2019第四季度财报看,今天的b站已经大幅度减少了游戏收入的占比,至于原因,我相信大家都清楚,虽然b站营业能力确实增强了,但是现在没大会员不能看番,启动界面有广告,首页有广告,用户体验极度下降,这都是去游戏化的成果。可以说b站在做强做大的同时做着卸磨杀驴的事情,这和它对待亚文化的态度出奇一致,其实也是无奈之举,是业界的大气候和b站自己的小气候决定的,总有一天要来的,但让人不是滋味。
总之,用一句话总结:没有蘑菇,没有Fate,没有b站。

avatar


Ⅸ. 动画鉴赏

avatar


Ⅹ. 结语

今天讲了很多很多,大都是极为枯燥无聊的东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好好在做作业呢?讲得太多所以不知道怎么总结了。
我与《空之境界》这本书,还有它的动画有一种奇特的共鸣。从书的第一段,惊悚恐怖的跳楼片段,或是动画的第一幕,黑暗阴郁的废弃都市开始,我似乎就和这本书对上了电波。与其说这本书奠定了我的灵魂底色,不如说我的灵魂底色正契合这部作品。这二者,我已经分不清了。
荒诞的生活远未结束,不管哪个人都需要一些情感的慰藉,然而有些人偏偏就喜欢阴暗的东西。悲伤、残缺、晦暗、死亡的审美让对的上电波的人多一些对生活阴暗内在的了解,少一些恐惧,在接触到这些东西之时有所思考,能与之共存,从中汲取到美好的精神力量。任何人都有获得感动的权利,哪怕别人认为这样的感动十分无趣低俗。
热爱,你所热爱的。

avatar


参考:bilibili:阿瞳的饭屋

泡沫经济崩坏后的境界线与死亡意象 ——转捩点1995(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空之境界》? - No.2501的回答 - 知乎)

人之生存情態與生存領悟的再現——詮釋《空之境界》小說中的生命哲學書寫

(終)


一个小透明